“前兩天買了25斤鲅魚,竟然少了6斤。”近日,家住山東德州市德城區(qū)雅苑小區(qū)的王向記者反映。快過中秋節(jié)了,買魚、賣肉的時候瞅準了商販的電子桌秤,以免帶來不必要的損失。 王說,前幾天的一個早晨,他在黑馬市場附近的水產(chǎn)品攤位旁邊等朋友,隨口問了問鲅魚和螃蟹的價格。由于很少逛菜市場,他并不知道商販說的海鮮價格是高還是低,問完便離開了。第二天晚上,王的家人提起中秋節(jié)買海鮮的事,母親說超市的鮮鲅魚和螃蟹都太貴了,他便想到剛剛打聽過的海鮮價格便宜很多,兩人決定第二天起大早去買海鮮。 次日早上5點,王便開車帶母親來到黑馬市場,批發(fā)了25斤鲅魚和10斤螃蟹。“商販給我們說的鮮鲅魚價格是12元一斤,比超市便宜五六塊錢,我們覺得合適,就批發(fā)了25斤,準備給親戚一些,自己留些吃。”王說,商販推薦母的梭子蟹,購買超過10斤可按批發(fā)價41元一斤,他就買了10斤。zui終,王跟母親共消費710元。 回到家后,王的母親準備將買的海鮮凍在車庫的冰柜中。“冰柜旁邊放著一袋20斤的大米,凍好海鮮,我媽準備將大米拿到樓上,一拎大米袋子,覺得25斤鲅魚似乎和20斤大米一樣沉。”經(jīng)過電子桌秤一稱,發(fā)現(xiàn)25斤鲅魚只有19斤,足足少了6斤,而10斤螃蟹也只有7.4斤。“當時挺生氣的,估計我們再找回去找人家早走了,就算沒走,也不會承認的,還是以后自己隨身帶著電子桌秤比較保險。”王提醒。 |